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者: 孙倩  日期:2010-06-01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古文化 遗址类型 气候变化 生态坡 淮河流域 
描述:全新世中晚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新石器文化的演化和朝代的更迭,而气候环境的影响是该过程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这种气候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在黄河、淮河流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并呈现出某种内在规律性。 本文以历史文化悠久的黄、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统计了大量的考古文献资料,结合全新世中晚期的气候环境研究资料,以研究史前人类活动过程、文化发展响应气候变化所呈现的变动规律为出发点,提出生态坡理论。生态坡代表一个植物营养源梯度变化的斜坡,在东北亚地区表现为生物营养源的地带性变化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倾向东南的地理地貌单元,它包括坡肩、坡面、坡麓与坡基四个部分,分别大致对应0-800mm降水区,本文按生态坡划分标准对应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坡肩、坡面、坡麓和坡基四区。生态坡是全新世气候能够脉动地影响中国文明演化的特殊的地理限制,文章重点阐释在全新世中晚期的时间轴上气候环境变化对黄、淮河流域人类文化演化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 文章基于大量的考古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区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结果,首先分析生态坡各区域考古文化的演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其次分析生态坡各区域考古遗址在全新世中晚期这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最后分析在全新世中晚期这一时间轴上,生态坡各区域内不同地貌类型的遗址点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最后用生态坡的理论对三类响应作出解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气候剧烈波动是生态坡上新石器文化兴衰及朝代更迭的主要诱因之一。2)生存于生态坡上的人类总是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在整个坡体上产生迁移行为。3)就人类遗址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暖湿-冷干变化的相关性而言,坡肩区和坡面区呈正相关,坡基区呈负相关,坡麓区例外,在4-3kaBP表现出正相关,其他时间呈负相关。4)生态坡各区域遗址的类型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气候冷干,靠近水源的遗址比例上升;气候暖湿,靠近水源的遗址比例下降。
中国北方前仰韶时代石铲研究
作者: 李艳红  日期:2009-01-10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石铲 原始农业 型式演变 北方 前仰韶时代 
描述:石铲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直至夏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北方前仰韶时代出土数量较多且最具特色的生产工具之一。目前对于北方前仰韶时代的石铲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尚不多见。本文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对北方前仰韶时代的石铲进行研究,以期探索石铲型式演变的规律和所反映的当时原始农业发展状况。 早期对北方前仰韶时代石铲的研究缺乏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显得不够全面。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增多,北方前仰韶时代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对于其出土的石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尤为必要。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北方前仰韶时代文化的概念、发现经过及其各文化的内涵。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北方前仰韶时代各文化出土的石铲。第三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石铲进行分型研究,探索其形式演变的规律。第四章主要结合现代微痕分析对于石铲的装柄、使用方式进行论述,并结合其它的出土伴随物探讨北方前仰韶时代的原始农业发展状况。
《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简介
作者: 叶知秋    日期:2016-12-05 来源 :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史前文化 陶片 人地关系 甘南地区 额济纳 黑河下游 天祝藏族自治县 史前时期 考古调查 瓜州县 
描述:
< 1 2
Rss订阅